日本车企重组:本田日产三菱联合对抗特斯拉

图片[1]-日本车企重组:本田日产三菱联合对抗特斯拉-日本华人网

三菱汽车将加入本田和日产汽车联盟,日本国内汽车行业将形成本田日产三菱联盟与丰田联盟两大阵营。在纯电动汽车(EV)领域,美国的特斯拉和中国企业领先,日本车企正面临新的挑战。三家企业组成的联盟将在日本国内完成重组,通过巨额投资谋求生存。

三菱汽车正与本田和日产就合流事宜进行磋商,三家企业的总销量约为833万辆。日本国内,丰田联盟的年销量达1600万辆,这将标志着日本国内汽车行业重组接近尾声。

此前的汽车行业重组主要集中在传统车企之间,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往往吞并较小的企业。在2000年前后,年销量达到400万辆被认为是车企生存的基本条件。例如,日产被法国雷诺收购。

然而,此次推动重组的力量是EV时代的新兴势力的崛起。美国特斯拉和中国的比亚迪(BYD)在EV领域表现出色,智能手机企业小米也在三年内成功开发出EV。调查公司MarkLines的数据显示,2023年全球EV市场份额首位是特斯拉(19.3%),比亚迪紧随其后(16%),而日产仅为3.2%,本田仅为0.2%。

EV和自动驾驶等新一代汽车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,通过更新操作系统(OS)来提高功能。传统的以硬件为基础的汽车制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。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企业华为技术已经进入EV业务,其操作系统(OS)已安装在超过9亿台设备上,即使所有汽车企业的销量加在一起也无法与之抗衡。

开发车载电池和操作系统等需要数万亿日元的投资。要进行这样的巨额投资,在日本国内进行消耗战显然是无法生存的。本田社长三部敏宏强调,“传统汽车企业拥有的生物钟已经毫无用处。”

即使是三家车企联盟,目前仍与特斯拉存在差距。QUICK FactSet的数据显示,特斯拉2023年的设备投资额同比增加24%,达到88.99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而此次联盟的三家车企加起来也只有约9700亿日元(约合63亿美元),低于特斯拉。

从研发费用来看,三家车企联盟为1.7万亿日元,达到特斯拉(约6000亿日元)的两倍以上,但并不是全部投向EV。由于与专注于EV的特斯拉相比存在差距,三家车企将从现在开始提高速度。

本田计划截至2030年度向EV和软件开发投入10万亿日元,达到现阶段丰田计划的两倍。在北美,从电池到EV生产,将构筑EV的供应链。日产也计划到2026年度将约2万亿日元用于电动化投资。尽管特斯拉的资金创造能力较强,但日产将通过车载软件的通用化等提高投资效率,力争迎头赶上。

汽车行业重组进展不顺利的情况很多。德国戴姆勒-奔驰于1998年收购美国克莱斯勒后诞生“戴姆勒-克莱斯勒”。这成为了追求规模的行业重组的导火索,但由于经营方针的不同,两家在2007年分道扬镳。

从EV来看,要构筑半导体和充电网等供应链,需要与汽车企业以外的企业打交道。能否与其他行业的企业以同样的视角迅速展开合作,将决定成败。

国际能源署(IEA)透露,到2035年EV在世界新车销售中所占的比重将达到50%以上。EV的赢家将称霸接下来的汽车产业。旨在应对与新兴势力竞争的本田-日产-三菱汽车联盟的诞生,有可能成为全球汽车行业重组的催化剂。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1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