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几何,发达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让人羡慕,甚至内心会隐隐产生一丝自卑,走进繁华城区叫人目不暇接,顿感这才是正常人应该过上的幸福生活。现如今,情景被颠覆了。
大阪难波
2005年,是我第二次去日本,走了大阪、东京和横滨等地方。走在大街上,身处高楼大厦的夹缝里,望着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,真是羡慕得要死。路面没有碎纸屑,没有浮尘,更没有痰渍,几天户外活动下来,皮鞋竟然干净如初。
摄于大阪通天阁
摄于大阪通天阁
其实,1999年第一次去日本时,我对东京的感受更为强烈。那时,我们国家刚处在起步阶段,一切都是摸索着往前走。
记得1993年,我公司组织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去日本考察。他们感慨地描述了国内外城市的对比感受,“如果说东京是一座现代化城市,北京城只能算是县城,上海就是一个乡镇。”上世纪九十年代,国内的县城破落不堪,脏乱差是它的标签,乡镇更不用提了。那时的上海除了百年前外国人修建的外滩租界几栋楼房外,一眼望去都是二、三层的鸽子楼,浦东是一片农田和村庄,上海人流行一句话,“宁要浦西一张床,不要浦东一间房”,上海老人都会记得当年的情景。
近期,时隔十九年,我再次去日本,到了京都、奈良和大阪等关西地区。穿过古城的奈良町,走进钢筋笼子的大阪城区,竟然有了些恍惚,眼前景象是当年令我羡慕不已的日本吗?
先说奈良。
奈良,奈良町
奈良,奈良町
奈良,奈良町
奈良,市政厅斜对面
公元八世纪,奈良是日本历史上仅存75年的古都,后搬到了京都。奈良町是它的古城,沿街民居基本上有一百多年历史,但整体感观给人一种“贫民窟”的感触,和发达国家城市的标签怎么也对应不起来。即使去了新城区,满大街的电线悬挂空中,终究影响了市容。
再看日本第二大城市,大阪。
大阪心斋桥
大阪梅田
我住在难波,去了梅田、通天阁和心斋桥等繁华地区,那些地方摩肩接踵,好不热闹。我身在其中,隐约觉得烦躁弥漫城市的上空,感受不到轻松的享受。用一个字形容大阪城区环境,乱!
从古都到现代化城市,我看待日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。以前,由于我们太落后了,看到日本的发展,我们只能仰视。如今,国内的二线城市建设都要比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要好,心中自豪油然而生,我这次重游日本,已经平视它了。
我们为近年来的国内城市建设成果感到骄傲,也充满了自信,但是不能自大,日本也有我们学习的地方。只有发现自身的不足,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。
以国民素质举例。
公共场所,听不到日本人大声喧哗,听不到刷屏发出的刺耳声音,一切都是静悄悄,骚扰别人是不礼貌的,甚至是不道德的。
地铁、公交车上不会发生抢座现象,有一种潜规则在发挥作用,我在日本呆的时间过短,还不了解其中缘由。我只说眼睛看到的现象。
大家自觉排队,不会有加塞情况,据说日本人喜欢排队,而且是静静地排队。
表面上,日本人之间是谦让、礼让,给人一种舒服的感受,至于内心世界如何是两回事儿。表面上的“谦和”总要比真实中的冷漠强,要受用。关于此点,我不想跟人抬杠。
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垃圾桶,路面上却没有碎纸屑等垃圾,日本人自觉地将垃圾放在随身包里。我在郊区银阁寺游玩时,难得的看到一只垃圾桶,赶紧掏出裤兜里的垃圾处理掉。
京都银阁寺附近,路边垃圾桶
类似的事例有许多,我不想说的太多,否则会招人不高兴。当然,日本也有其丑陋的一面,问题也不少,我们要扬长避短。
国内基础设施跟上去了,管理水平与素质也应提上去。有句老话说得好,美丽是短暂的,魅力是永恒的!